聯系我們
鞏義市力源供水材料有限公司
手 機: 18738117774 (周先生)
電 話: 0371-64108815
傳 真: 0371-64108815
Q Q : 2441855977
地 址: 鞏義市工業示范區永定路12號
郵 箱: 2441855977@qq.com
潛流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河水
為了探討潛流人工濕地對微污染河水的凈化效果,在野外條件下構建潛流人工濕地,分析了濕地中pH、氧化還原電位(ORP)和DO的進出水變化,考察了濕地中污染物的凈化效果,探討了溫度對濕地凈化效果的影響。
各濕地進、出水DO濃度相差不大;除美人蕉濕地外,其余濕地出水pH較進水變化較小;植物濕地出水ORP較進水均有所增大。
植物濕地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優于空白濕地,且隨著氣溫的升高,NH4+-N、TN和CODMn的去除率逐漸增加,去除率分別可達90%、50%和20%。
TP去除率卻未隨溫度發生明顯變化,始終波動在30%~60%之間。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濕地中NH4+-N和TN的去除率與溫度相關,較低的有機物濃度造成CODMn的去除率與溫度相關性差,由于濕地對磷的去除主要以顆粒態磷(PP)為主,TP的去除與溫度不相關。
1973年由德國Kessel大學教授先研發的人工濕地技術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正逐漸得到廣泛應用。
該技術具有生態、高效、低投資及運行成本、特別適合分散或非點源污水處理等特點,在農村和小社區生活污水處理、農田排水處理、養殖廢水處理、城市暴雨徑流治理、湖泊污染防治和受污河水處理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近年來,人工濕地還不斷拓寬應用范圍,如用于礦區廢水處理、二級處理出水的進一步凈化等。
隨著對污水處理要求的提高,人工濕地也從初主要用于處理污水中懸浮物和有機物逐漸向除磷脫氮方向發展。
國內外很多學者從濕地微生物、濕地植物、濕地填料、濕地工藝參數等方面對潛流濕地的運行特性及處理效果進行了廣泛研究。
隨著人工濕地修復微污染河水以及農村地區人工濕地應用研究的深入,人工濕地逐漸被認為適于農村地區受污河流的凈化。
具體參見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為了有效治理小城鎮微污染河水,保障小城鎮飲用水安全,以西南山地地區小城鎮微污染河水作為修復對象,通過構建野外潛流人工濕地,開展了潛流人工濕地在不同季節和不同植物條件下對微污染河水中有機物和氮磷的去處效果研究,考察溫度對實驗濕地系統中污染物去除的影響,以期為人工濕地修復小城鎮微污染水提供重要的運行參數和技術支持。
1實驗部分
1.1實驗裝置
鹿山河潛流濕地處理系統均采用水平流態,床體一端均勻布水,水體水平流過濕地床。
每塊濕地池體內面長、寬和高為3.0m*1.0m*1.0m(有效高度0.9m,超高0.1m,濕地底面坡度為2%,底部和四周以水泥墻封閉,并進行防滲處理。
每個系統都分為配水區、處理區、出水區。
處理區填料由4層組成,底層為20cm厚粗糙碎石(粒徑40~60mm),中層為30cm厚廢磚(粒徑10mm~30mm),上層為30cm厚卵石(粒徑10mm~30mm),表層覆土厚約10cm。